標籤

中國 (3) 化妝品 (1) 手機 (5) 手錶 (1) 文創 (1) 日本 (2) 台北 (2) 全聯 (1) 好文章 (10) 有錢人 (1) 百度 (1) 男女 (6) 咖啡 (1) 宗教 (1) 服務 (1) 法律 (1) 直銷 (7) 社維法 (1) 芳療 (1) 保健 (8) 勇者 (1) 政治 (5) 科技 (6) 風景 (1) 剝蛋技術 (1) 剝蝦技術 (1) 消費者 (3) 馬雲 (5) 健康 (3) 教育 (13) 聆聽 (3) 軟體 (1) 陸台資 (1) 創業 (12) 無人機 (1) 華人健康網 (2) 雲端科技 (6) 經濟 (4) 電商 (3) 電腦 (3) 演藝 (1) 澎湖 (1) 震撼 (2) 營養 (4) 聯盟 (3) 賽車 (2) 趨勢 (3) 韓國 (1) 鴻海 (2) 職場 (2) 觀光 (1) blogger (1) fb (2) gmail (1) google (1) INTERUSH (2) IT (6) O2O (1) tensorflow教學 (1)

塑膠

誤會大了! 環保杯5號、7號非耐熱度

使用「隨身杯」或是「隨身水壺」響應環保,千萬別以為,杯底打印「5號、7號」這樣的號碼,是代表耐熱度,環保署提醒,這只是國際回收標誌,方便後端回收,而且,水壺類最常見的「7號」聚碳酸酯,只能裝冰的飲料,如果拿來裝醋或酒,會溶出致癌物「雙酚A」,小心別把毒素喝下肚。

買飲料,你用的是什麼「杯」?如果拿「隨身杯」來響應環保,還以為看杯底的編號來分辨耐熱度,這誤會可大了!杯底秀的5號、7號,其實,只是國際通用的「回收標誌」。

環保署基管會組長翁文穎:「我們不做任何的(耐熱)建議,(塑膠編號)主要的用途就是在利於回收,能夠讓回收端的部分把它分離清楚。」

裝熱水,最好用使用「回收碼5號」的PP水壺,聚丙烯,熔點有167度,能耐熱120度,拿它裝熱咖啡、熱茶,OK,但千萬不能拿「回收碼7號」的PC水壺,裝熱飲,這種「聚碳酸酯」耐熱度不一,最好拿來裝冰的飲料,因為裡頭的「可分解」材質,萬一碰到高溫,或是裝了醋或酒,甚至用清潔劑刷洗,都會溶出致癌物「雙酚A」。

上班族用微波餐盒帶便當,記得先打開盒蓋,因為不少盒蓋跟扣環,使用的材質跟盒身不一樣,把「盒蓋」拿去微波,可能會溶出塑化劑,不小心就把毒素吃下肚。

認識塑膠容器材質<擷取於網路知識>

塑膠物品及容器都是從石油提煉出來的石化產品,由於質輕,便利攜帶與使用,已廣為運用。

你知道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的塑膠容器材質共包括PET、PVC、PE、PP及PS等類別嗎?

PET-俗稱「寶特瓶」
,透明、不透氣、耐酸鹼,是碳酸飲料的最佳包材,也廣泛運用於其他飲料等物品的容器。PET最初的用途是做為人造纖維,及底片、磁帶等,在 1976 年才開始用於飲料瓶。其材質硬度及韌性均佳。瓶身屬吹瓶法製造,故瓶底中央有一原點。

PVC-PVC由於製造過程可能因部分單體聚合不完全而釋放致癌物,因此並不適於裝填食品級物質,現多已改用PET瓶。PVC材質的發明相當早,且多方應用於工業產品中,如人造皮革、雨衣、水管、電線、電纜的覆皮等。其材質可塑性極佳

PE-家中一些裝填鮮奶、沐浴乳、洗髮精的非透明容器就是PE,是工業、生活上應用相當廣的塑膠,目前市面上各種半透明或不透明的塑膠瓶幾乎都是PE所製造。PE耐酸鹼性優良,材質較軟、具彈性,可作保鮮模及塑膠袋等。 半透明或不透明的塑膠瓶幾乎都是PE瓶。

PP-100%鮮果汁容器就是PP瓶,其最大特點是耐高溫(約-20℃~120℃),特別適於裝填豆漿、米漿等需要蒸氣消毒的製品。PP與PE的特性極類似,但其硬度較PE高,因此多用以製造容器瓶蓋,直接用於製造容器瓶身的反而不多。一般比較大的盛器像水桶、垃圾桶、籃子等多是以PP或PE做成;此外,由於其具備耐高溫的特性,餐廳中經常使用到的粉紅色或白色塑膠免洗餐具(碗、杯、碟、盤等)也是PP材質。其材質韌性高、具彈性。 

PS-養樂多、健健美等乳酸製品就是PS瓶,其他塑膠瓶則少用到PS材質,但是會議中提供之白色免洗杯亦是PS材質,此外如即可拍相機、電話機等也是PS所製。其材質較硬、較脆,不具彈性。

目前一般塑膠類都有標示號碼,不同的號碼代表不同組成成分:

1號:PET 寶特瓶
2號:HDPE 高密度聚乙烯
3號:PVC 聚氯乙烯
4號:LDPE 低密度聚乙烯
5號:PP 聚丙烯(能耐100度以上的溫度)
6號:PS 聚丙乙烯,耐熱度60-70度,裝熱飲料會產生毒素

紙杯含有蠟質也不宜裝熱食,簡單說最好只用標記為可微波的容器裝熱飲

塑膠類別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